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8:13 点击次数:186
总政治部的领导更替有一段不寻常的历程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个职位先后由罗荣桓、谭政、罗荣桓和肖华担任。但肖华卸任后,这个重要岗位却空缺了两年多,直到毛泽东主席最终决定让李德生接手。
过去两三年间,负责军委日常事务的林彪,曾四次提名总政治部主任人选,但都被毛主席一一驳回。毛主席觉得这几位候选人都不太合适。那么,林彪到底提了哪些人呢?
黄永胜作为开国上将之一,是四野中赫赫有名的猛将。他带兵打仗很有一套,常常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取得胜利。虽然起初他带领的第八纵队编号不靠前,但没过多久,他就从程子华手中接过指挥权,成为第13兵团的一把手。
黄永胜在中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,同时还兼任参谋长,全面负责该军区的日常事务。林彪作为中南军区的司令员,对黄永胜极为器重,充分体现了对他的高度信任。
1955年,广州军区组建,黄永胜被任命为第一任司令员,负责守卫南方边境长达十余年。后来,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出现空缺,林彪有意让黄永胜接手,但他不便直接向毛主席提议,于是打算请杨成武帮忙传达这个想法。
杨成武深得毛主席器重,时常随侍左右。一次,林彪向他提议让黄永胜担任总政治部主任,想听听他的意见。谁知杨成武毫不客气,当场回绝,直言黄永胜任不了这个职位。
杨成武对这事持反对态度,林彪见状只能亲自向毛主席反映情况。毛主席当时并未表态。后来,毛主席特意找杨成武谈话,询问他对黄永胜任命的看法。杨成武直言不讳,指出黄永胜在生活作风上存在问题,且缺乏政治工作经验,若让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,恐怕会引起不小的争议。
黄永胜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提议,最终被完全否决了。没过多久,林彪又推举了另一个人选,名叫关锋。林彪认为关锋可以胜任总政治部主任,或者至少担任副主任一职。关锋这个名字,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。
关锋出生于山东庆云,本名周玉峰,投身革命事业后改用了新名字。他在山东地区历任多个重要职务,包括县委书记、教育科长以及渤海师范学校的校长。凭借深厚的理论素养,他赢得了康生的青睐。
在那个动荡的时期,关锋虽然表现得很积极,但他有个明显的缺陷:从未在军队中任职,缺乏相关经验。一个没有军旅生涯的人,怎么能胜任总政治部主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呢?
毛主席看人很准,他评价关锋只擅长写辩护材料,不适合做决策工作。关锋后来遭遇了悲惨的下场,被关进秦城监狱,还被开除了党籍。林彪提议让关锋当总政治部主任,这个决定实在不够慎重。
之后,林彪提议让吴法宪和李作鹏接任总政治部主任,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行。然而,毛主席并未采纳这个建议。李作鹏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但缺乏政治工作经验,显然不适合这个职位。
吴法宪虽然是政工出身,但已经身居空军司令要职,职责繁重难以兼顾其他。那时黄永胜任总参谋长,邱会作则是总后勤部长,各自都有重要岗位。
假如总政治部主任的位置再次交给吴法宪或李作鹏,解放军的三大核心部门都将被第四野战军的将领控制。再加上国防部长林彪,整个高层几乎全是四野出身的将领。
毛主席始终强调,工作队伍要广泛包容,不能搞封闭小圈子。他强调要团结各方力量,反对搞排他性组织,这种做法违背了广纳贤才的用人方针。
新中国成立时,彭德怀作为国防部长出身于第一野战军,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来自第四野战军,而总参谋长徐向前则是华北军区的人选,之后由第三野战军的粟裕接替这一职务。
选拔干部要放眼全国,不能局限在某支军队。林彪提名的四人中,三个都来自四野,另一个甚至没在部队待过,这些提名都被毛主席一一驳回了。
毛泽东最终拍板,由来自二野的李德生执掌总政。后来的发展印证了主席的眼光,李德生在这个岗位上干得相当出色,最终还晋升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